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!

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

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【第1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一天,年轻人听说远方无名山上有一位得道的高僧,便瞒着母亲跋涉千里去找高僧讨教成佛之道。

【第2句】:知足,生活才会富乐安稳。“知足之人,虽卧地上,犹为安乐。不知足者,虽处天堂,亦不称意。”

【第3句】:无知无明,是为罪过对内心世界的陌生,导致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。不知自己,不明道理,亦即所谓无知无明,是为一种罪过。

【第4句】:在家菩萨能多度人,出家菩萨则不如是。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二,自利利他品

【第5句】:【一生受益的四句禅语】【第1句】:健康是最高的利益。满足是最好的财产。信赖是最佳的缘分。心安才是最大的幸福。

【第6句】:物质富有、地位崇高,都是空虚的架构;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——富有爱、富有慈悲。真正的动力是心力;拥有这分爱心动力作基础,还有什么不能改革、不能引导的呢?

【第7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、如法求财,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。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。

【第8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问:家里蟑螂,蚂蚁很多,佛家讲不能杀生,应该如何处理?上人:家里收拾干净,不邋遢就没有蟑螂,蚊蝇了。

【第9句】:常有人为事业不顺或身体不好,而怀疑家中的神位不对或有所冲犯。师言:“佛门讲定业因果,只要心安处处皆安,心安即理得。在佛教中,任何方位都是好方位。”

【第10句】:刘念台云:“易喜易怒,轻言轻动,只是一种浮气用事,此病根最不小。”

【第11句】:古人还有“有理也要让三分”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等不少警句,这无疑都是提醒人们得理要让人,要懂得退让、忍让的道理。

【第12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真想就这样对喜欢的人好,不多想,不求结果,没有目的,不问往后。就这样,顺着时间的脉络,日复一日的温柔下去。

【第13句】:【佛语】、笑着面对,不去埋怨。然,随心,随性,随缘。定让一生改变的,只在百年后,那一朵花开的时间。

【第14句】:学我们这个法门的人,心中没有圣道色彩的偶像。我们在慧净法师身上所见的,是弥陀的光明。

【第15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大义是说学佛之人从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,为的是学佛成佛,成就的标准是心要空,无有妄念。

【第16句】:【佛心禅语】别再为错过了什么而懊悔。你错过的人和事,那是与你的缘分未到,也或是有缘无分。

【第17句】:【佛家禅语】不做事、不动手就事事困难,只要有心动手做,沙漠也会成绿洲。

【第18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人生既是苦短,我们又何必匆匆,一杯茶,一饮而尽只是解渴,一杯茶,慢慢品味,却能透过茶而品到人生,因此人生的魅力在于品味当下,且能把余味留在过去。

【第19句】:功名、利禄、美女,是男人的三道坎,哪一道坎上不是尸横遍野、血雨腥风?哪一道坎上没有尔虞我诈、你争我夺?身体和心灵的战争是这三道坎上永恒而唯一的风景。

【第20句】:祭神以求福,从后观其报,四分未及一,不如礼贤者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述千品

【第21句】:【圣经文案】491亲爱的弟兄啊,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,在圣灵里祷告。(犹1:20)

【第22句】:有些人修禅宗,只注重个人的生死,不管众生的死活。这种发心,显然属于小乘的发心。

【第23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只求好好的、实实在在的活在当下的这一秒钟,不担心下一秒钟会怎么样,像这种活在当下的心理,才是最积极的态度。

【第24句】: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,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,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,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。《六祖坛经..阡悔品》

【第25句】:【经典佛语】“等等吧,你的年纪太小了。”但东阳坚持要参禅,大师也就同意了。

【第26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我们之所以放不下,就是因为很多事情看不透,对很多事情太在乎了,太执着了,因而在念佛的过程中,自然难以相应,烦恼妄想无穷无尽。

【第27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在书本里可以寻找知识,但不能找到“智慧与真理”,因为智慧和真理,只能自己亲身去体验。

【第28句】:【佛心禅语】禅诗-《赠琴僧》:太古清音发指端,月当松顶夜堂寒,悲风流水多呜咽,不听希声不用弹。--雪窦重显。

【第29句】: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需要精神扶贫、灵魂扶贫。我承认,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。国家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扶贫机构,帮助需要的人们精神脱贫、灵魂脱贫。

【第30句】:譬如伽陀药,能消一切毒,佛法亦如是,灭诸烦恼患。《华严经》卷二十三,兜率宫中偈赞品

【第31句】:无论在家出家,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,令一切人先做世间贤人善人,庶可仗佛慈力,超凡人圣,往生西方也。《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·自述》

【第32句】:使佛觅佛,将心捉心,穷劫尽形终不能得;不知息念忘虑,佛自现前。——《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》

【第33句】:能善行礼节,常敬长老者,四福自然增:色、力、寿而安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述千品

【第34句】:譬如王来,必有营从,若般若慧发,则一心具足万行。先开见地,后可言修证。(明)澫益《灵峰宗论》卷二之一

【第35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世界不以“我”为中心,别人想什么,做什么我们控制不了。

【第36句】:【佛心禅语】人人都会犯错误,“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”。宽恕别人的错误,给别人一次机会,有时能免得事态恶性发展,甚至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灵魂。

【第37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在社会上,使人际关系趋于和谐有序,有效免除暴力和冲突的产生。

【第38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佛是没有烦恼的人,佛是欢喜的人,佛是慈悲的人,佛是无私奉献的人,佛是把一切美德、一切智慧都集中体现出来了的人。

【第39句】:众生无边誓愿度,福智无边誓愿集,法门无边誓愿学,如来无边誓愿事,无上菩提誓愿成。《发菩提心戒仪》

【第40句】:只有适当地舍弃,才会享受到财富富贵求时甚苦,得已守护亦苦,后还失之,忧念复苦。于三时中,都无有乐。

【第41句】:人生多病!身体四大不调是病,家人吵嚷不和是病,社会动荡不安也是病。

【第42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人在最好的时光,总会犯上一些痴,一些傻。哪一段青春不荒唐,哪一场爱情不受伤。

【第43句】:散尽浮云落尽花,到头明月是生涯。天垂六幕千山外,何处清风不旧家?——文悦禅师

【第44句】:生活即修禅。定力不坚,心随神移的凡夫俗子,被花红柳绿、光怪陆离的尘世迷了眼,分了心,因此,只能成为米饭,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。

【第45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成大事的人,小事上也是一丝不苟的。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涵养。

【第46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乞丐很生气地说:“我只有一只手,怎么搬砖头呢?不愿给就不给,何必这么捉弄人呢?”说完他怒气冲冲地向寺外走去。

【第47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赏析:人,只有量力而行,该放就放,当止则止,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,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。

【第48句】:人若能发挥功能,才是“人生”;若没有发挥功能,就是“众生”。“众生”才需要“佛”救济,“人生”就能自救救人。

【第49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求生西方净土是当下的行为,当下建立这样的愿心,是尽形寿不间断。

【第50句】:有南无阿弥陀佛,我们就能自尊、自重、自爱。没有南无阿弥陀佛,只能自暴自弃,自绝灭亡。

【第51句】:应勤修常不轻心,谓于诸众生了性平等,不于贫下生轻贱故。“四十华严”卷三十一

【第52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人性褊急,则气盛;气盛,则心粗;心粗,则神昏;乖舛谬戾,何胜言哉。

【第53句】:佛法讲真空,一物也无;讲妙有,万行具足。这就是最实际的、活生生的辩证法。

【第54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在得到荣誉以后千万不能骄傲,一旦骄傲,便很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;凡事谦虚,就不容易引起嫉妒。

【第55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事情所表现的具体性后果,都是由某种看不到的力量所产生的。在我们听到枪声以前,子弹早已发射出去了。决定性的事情,乃完成于思想之中。

【第56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当哥一个人在仰望天空的时候,哥并不想寻找什么。哥只是寂寞。

【第57句】:宝峰高士罕曾到,岩前雪压枯松倒。岭前岭后野猿啼,一条古路清风扫。——《泐潭洪英禅师》

【第58句】:码字和码字很不一样,有的能码出快乐,有的会码出痛苦;码出利禄来者有之,码出祸端来者亦有之。字是什么?就是个工具。

【第59句】:【佛心禅语】布施的真正意义是远离贪欲,而不是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。

【第60句】:【精短禅语】学诚法师:破除执著要靠慧力——内心一种明利、决断的力量。执著是指人内心对人和事胶着难离的状态,不是指外在的行为。

【第61句】:以智慧明鉴自心,以禅定安乐自心。以精进坚固自心,以忍辱涤荡自心。以持戒清净自心,以布施解脱自心。

【第62句】:若菩萨见病众生,以恶心瞋心不赡养者,犯重垢罪。若懒惰不养,犯轻垢罪。《优婆塞五戒威仪经》

【第63句】:【佛心禅语】修好的人多,得好的人少,是因为什么呢?就因为心里存的,都是别人的不好,又怎能得好呢?

【第64句】: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,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,宁可舍己,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。

【第65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修之以身,其德乃真。一个修养不够的人,给你一个项目,你会祸国殃民;给你一个团队,你会把团队带到万劫不复。

【第66句】:三、家庭生活——另外四分之一财产是维持日常生活安康的事业基金,应开源节流,使其绵绵不息,方为生财之道。

【第67句】:真如妙体,不离生死之中;圣道玄微,还在色身之内。色身清净,寄住烦恼之间;生死性真,权在涅槃之处。——《楞伽师资记》原序

【第68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平常心是道,然才起念待要平常,早乖差了也,此最为微细难凑处。

【第69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珍惜生命的人,都会感受到生命中每一种情景出现全是唯一的一次,生命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重复出现的。

【第70句】:【圣经文案】67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,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;但其中所矜夸的,不过是劳苦愁烦,转眼成空,我们便如飞而去。(诗90:10)

【第71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只要守护六根,就是已控制一切,修行圆满了,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。

【第72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给予,说到底,你给予的是什么?是对方心理上的需要。这是我作为一个宗教师的体会。让我说个故事吧。

【第73句】:【宋、苏轼薄饮食诗】秋来霜露满东园,萝菔生儿芥有孙,我与何曾同一饱,不知何苦食鸡豚?

【第74句】: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,就是为封闭的心胸打开了一扇门,忘却那些烦恼才会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。

【第75句】: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安得与君相诀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——仓央嘉措《十诫诗》

【第76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从佛法的角度来说,宇宙中的万事万物,都是有因有缘才产生的。

【第77句】:我们都在做梦。晚上做的梦是黑梦,白天做的梦是白梦。晚上的梦很容易醒过来,但是白天的梦很难醒过来。醒过来了就叫觉者,没有醒过来叫迷者。

【第78句】:一切机缘悉观察,先护彼意令无诤。普示众生安隐处,此方便者所行道。《华严经》卷二十,十行品

【第79句】:【圣经文案】97一句话说得合宜,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。(箴25:11)

【第80句】:【圣经文案】187所以,无论何事,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待人,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(太7:12)

【第81句】:佛是众生药,病生病除,药亦无用。病(病字头里面一个"差")药除佛魔俱扫。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。

【第82句】:【佛心禅语】财富不是真正的福,法福才是真正的福,身心自在才是真正的解脱。

【第83句】:是适时取舍,拿得起,放得下,进得去,出得来。好比拥有一条私人游艇,用时才用,不用时没必要随时背在身上,否则就成了负累。

【第84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心中有了地狱,无人能引领你进入天堂。心中抓住业障不放,无人能让你解脱。但归一心,自然无争。心若无寄,始为解脱。

【第85句】:四项最高回报的投资:【第1句】:读书,去别人的灵魂里偷窥;【第2句】:旅行,去陌生的环境里去感悟;【第3句】:电影,去荧屏里感受别人的生活历程;【第4句】:冥想,去自己内心的秘境里探寻。

【第86句】:【佛心禅语】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,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,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。

【第87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特色的社会,特色的教育,断送信仰,太悲哀。绝对经典。

【第88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穿越历史的时空,拔开层层迷雾,禅的博大,禅的精深,禅的义理,则是在达摩之前便流入中华。

【第89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,而是要靠你创造。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,而是需要开拓,开路的过程,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。

【第90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任何事情,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,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,否则唯一的结果便是措手不及,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。

【第91句】:要慈眼视众生,把无形化作有形,把理论化成行动,时时刻刻拿出一分“我们不去救他,谁去救他”的大慈大悲济助精神,能如此,尘世亦可成为净土。

【第92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素食除了对人体健康、卫生外,更能长养慈悲的心地、忍辱的性格。

【第93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一路走来,你只知道应该还有其它的生活方式,一种看待世界更好的方式,或者更完整地接触生命的方式。

【第94句】:【圣经文案】282除他以外,别无拯救;因为在天下人间,没有赐下别的名,我们可以靠着得救。(徒4:12)

【第95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想念怎么这么不公平,你有那么多人可以想,而我却只有你这一个可以想。

【第96句】:凡人做一事,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,首尾不懈,不可见异思迁,做这样,想那样,坐这山,望那山。人而无恒,终身一无所成。——曾国藩

【第97句】:【禅心佛语】尺有不能量短的时候,寸有不能量长的时候,每样事物都有它的缺陷之处,所以再高的才智也会有蒙蔽之处。

【第98句】:【佛心禅语】当今时代的人们所遇到的问题,并非是饥饿寒冷、居无定所,而是精神崩溃、心灵空虚。我们缺乏的不是物质文明,而是精神良药。

【第99句】:【禅语人生】燕子以自己辛勤态度,衔泥筑巢,它成功了;而浮云终不能遮蔽天空,它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。这是自然物象形成的两种不同态度的结局,人生也是这样。

187549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